洛南:干群齐心协力抗旱保苗
近期,洛南县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抗旱保苗攻坚战,多措并举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全力守护粮食安全。 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洛南县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面对严峻形势,洛南县成立抗旱保苗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判旱情,扎实安排部署抗旱保苗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要求各镇办、部门“一把手”压实责任,统筹调配人力、物资和技术资源,优先保障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 为积极应对干旱气象灾害,全面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县农业农村局抽调8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组建16支抗旱保苗技术服务工作队,深入村组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指导农户对玉米、大豆等作物进行科学补水、追肥。县水利局成立3个抗旱保人饮服务工作队,深入全县16个镇(办)40个村,全面指导农村饮水工作,采取“调、引、送”相结合的方式,启用备用水源井30眼、打井15口,将地下水源提水至蓄水池、蓄水罐,有效保障了村民基本生活用水。旱情以来,张坪水库已累计向李村水库补水100万立方米、鼓楼河水库补水10万立方米、辛岳水库补水3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县城供水压力。 古城镇迅速构建“三级联动”抗旱体系,组建由主要领导统筹、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户的520人抗旱队伍,建立责任网格化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头。组建21支抗旱小分队开展全域旱情摸排,通过入户宣传动员群众开展拉水保苗等自救行动,统筹调配25辆运水车、45台水泵等设备,科学调度塘坝水库资源。实施分类精准施策,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组织农技人员深入7000余亩农田,针对玉米、小麦等重点作物制定滴灌喷灌方案,完成18处供电设施检修。目前累计灌溉农田7000余亩,解决2000余户用水需求。 柏峪寺镇第一时间成立抗旱保苗工作领导小组和10个抗旱减灾突击队,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县级帮扶单位干部120余人下沉一线,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同时,通过村级大喇叭、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和应对措施,确保信息到户到人。在抗旱保苗过程中,镇党委统筹调度,一方面对辖区水库、池塘、机井等水利设施全面检修,疏通灌溉渠道,扩大浇灌面积。另一方面,为各村(社区)配备水泵、水管、水箱等抗旱设施。同时,组织协调10余辆供水车,对烟田受旱较重的村组运送灌溉用水,帮助群众抗旱保苗。 截至4月30日,全县协调灌溉设备1656台套,抗旱浇灌面积45189亩,喷施各类抗旱剂面积12733亩。下一步,洛南县将持续关注旱情,细化措施,加大灌溉设施设备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在抗旱保苗的同时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将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用实际行动践行“粮食安全”责任,为秋粮稳产丰收筑牢防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