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陈五斤和他的狗娃咪

来源:商洛日报
发布日期:2024-03-28 08:25:18
54348
发表于陕西

“为了不让狗娃咪失传,我到现在还在捏。”74岁的老人陈五斤说。3月15日,记者来到商州区大赵峪街道龙山村陈五斤家中时,陈五斤刚刚捏了一批狗娃咪出来。陈五斤是商州区东龙山狗娃咪的传承人,已是满头白发。他新捏的十几个狗娃咪还是湿润的,和其他两盘已经晾干的相比,颜色略显重些。这些狗娃咪放在小院窗下的桌子上,瞪着大眼,憨态可掬。

image.png

整齐摆放的狗娃咪

“这些就是儿童玩具。过去没有啥耍的,娃们都稀罕这个。”陈五斤回到屋里坐下来,揪下来一块红胶泥,边捏边说,“我妈以前老捏呢,捏了一辈子,闲了就捏,到了晚上点上灯捏,她爱捏这个,捏得最好。”

陈五斤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老艺人冀彩凤(已故)。记者从商州区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东龙山狗娃咪具体产生年代无从考证,早在清朝时期,就有狗娃咪在当地庙会上出售。狗娃咪的捏制手艺在龙山村代代相传,几乎户户都精于此技。80年代之前,狗娃咪是当地儿童的主要玩具;8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狗娃咪逐渐被现代玩具所取代,但仍有一部分远销省外,甚至走出国门。

image.png

陈五斤在捏制狗娃咪

东龙山狗娃咪流传数百年,不仅作为一种儿童玩具,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造型上的象征性,如“鸡”象征吉祥、“猴(侯)”象征权贵、“狮”象征神圣等。另外,东龙山位于紫荆古人类遗址附近,是龙山文化的沉积地,从考古出土的器物以及同时期其他遗存来看,狗娃咪造型与这些出土物有着极为相似的造型,其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因此,狗娃咪还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为了传承和保护东龙山狗娃咪这个项目,在商州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多年的努力下,2011年,“商州东龙山狗娃咪”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遗名录。

“狗娃咪的制作共有取土、制泥坯、捏制、烧制、上釉色等工序。”陈五斤边捏狗娃咪,边介绍着狗娃咪完整的制作流程。首先,取东龙山特有的红胶泥土——红坂土,碾碎过筛,置于青石上日晒,待干,再用水洒湿,置几个时辰,让它充分濡服后,和成泥团,用锤捶打,直至细绒,装于瓦罐中待用(可储存数月,甚至数年)。捏制时,取出瓦罐中的泥坯,揪成小团,开始捏制。这个过程全凭自己的手艺,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一截泥条,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先捏出狗娃咪的头部,再捏出狗娃咪的4条腿。然后,左手拿着捏好的狗娃咪,右手用一根约8公分长的细枣木棍,从狗娃咪嘴部到脖子部捅出一个小孔,最后,用枣木棍从脖子一端出口往狗娃咪肚子再捅一个小孔。就这样,一个憨厚稚趣的狗娃咪便捏成了。“这个小孔就是气流经过之处,娃可以从这儿吹口哨,狗娃咪也叫‘狗娃哨’,就是从此而来的。”陈五斤笑着说。

这还只是初步的过程,捏狗娃咪很快,陈五斤捏一个中等大小的狗娃咪成坯大概用时在两分钟。捏制好的成坯还要放在小院儿里晾晒,待干后置于厨房的灶膛中,用烧饭时的火候烧制半个多小时后取出,待温度适中时,以松香涂其身,则显通体乌黑铮亮,再以黄胆红点缀,整个制作便完成了。“烧制过程比较考验技术,要掌握火候,不然容易炸开。”陈五斤介绍。

image.png

狗娃咪成品

东龙山狗娃咪的造型多为小狗、小猫、小鸟、小狮、小猴、人骑狮、人骑狗、猴骑狮、狗骑狮等,形制小巧,最小仅有半寸,最大不过两寸,通体乌黑铮亮,一抹艳红点缀其上,形象稚趣可爱。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夸张变形,狗与狮昂首挺胸,四腿分立,造型既憨态十足,又骁勇雄健,显得淳朴、生动、粗犷、稚趣,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捏什么造型全凭手艺人的想象和经验,所以每一只狗娃咪都是独一无二的。”陈五斤看着自己捏出的狗娃咪,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年轻人觉得捏狗娃咪工序繁琐、利润微薄,都不愿从事这个行当……”陈五斤说着说着,遗憾地低下了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型玩具的不断涌现,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消亡的境地,商州狗娃咪也难以幸免。老艺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年轻人都不愿从事此行当,因而前景日渐衰微。目前,陈五斤还依然从事这项传统手工技艺,逢年过节捏制不同造型的狗娃咪进行展销,为这项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本文来源:商洛日报作者:胡蝶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