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海南
1988年,贾建称大学毕业,因为心怀坚定的报国梦想和对地质事业的眷眷之情,毅然选择离乡远行,从西安去了海南岛。
绿皮火车像一个慢性子的老太婆,四天三夜的行程,足够他回味临行前老父亲的殷殷叮嘱:“对国家要有感恩之心,要把公家的事儿放在心上,把公家的事干好,家里你不用操心!”
贾建称近影
在海口做短暂休整和集训后,贾建称被安排去东方黎族自治县。加长吉普车载着人和行李,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才到东方黎族自治县八所镇。这是一座有着2100年历史的港口城市,改革开放10年了,除了当年日本掠夺性开采石碌铁矿时留下的几座长满青苔的小洋楼,还真看不出是一个县级党政机关的所在地。他以为这里就是目的地,便在轻轻的波涛声中进入了梦乡。
次日,当太阳浮出海平面时,吉普车已载着他们沿狭窄的柏油路往南行了40多公里,接着又向北转入甘蔗林之间的简易公路,他这才知道还没有到地方。这条水牛车和偶尔经过的大卡车压出来的土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不时还有突起的石头,好在司机是部队退伍的专业驾驶员,技术娴熟,30多公里的行程只推了4次车。黄昏时分,汽车在一排凌乱不堪的茅草屋前戛然而止,司机疲惫不堪地大声说:“就这,到了!”晕晕乎乎、昏昏沉沉中,只见几个身影来到车前,手脚麻利地将行李搬进了茅草屋,其中一个瘦高的身影用广东腔的普通话问候道:“你辛苦啦!”随后,炊事员站在一间点着蜡烛的茅草屋门口大声喊道:“吃饭啦!”
贾建称带领学生在周口店实习
初住茅草屋,既新鲜又陌生。新鲜的是茅草的清香带来的惬意与轻松是他未曾感受过的,陌生的是用竹竿架起的人字形屋架和用稻草、泥巴糊起来的墙壁既不结实又十分粗糙,窗口仅一尺三寸宽,屋内也没有电灯。
第二天才知道,那个瘦高的身影就是海南省地矿局辖海南地质大队驻东方黎族自治县不磨金矿普查项目组组长。简短地致辞欢迎后,组长详细介绍了这里的工作与生活现状以及当年的工作计划。他从中得知,不磨矿区位于琼西戈枕韧性剪切带西南部,属东方黎族自治县感城镇、双龙镇与国营公爱农场接壤处;之所以住茅草房,是因为它具有“冬暖夏凉、经济易建、台风刮倒压不死人”的优点。同时得知,1985年地质队在这个不毛之地发现岩金矿化点后,整个不磨岭沸腾了,先是附近村民不分老幼赶着水牛车、载着锄镐钢钎与铁锤蜂拥而来,后是大小老板有组织地明挖暗夺,持械通宵作业。为抢地盘,经常看到“烂仔们”赤臂相搏、保镖们持枪械斗。挖金人对所有外来人员虎视眈眈,因此地质队不敢挂牌,而他们的工作便是守住国家的矿权,同时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到了晚上,不磨岭上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与不时的炮声交织在一起。山底下的茅草屋里鼾声如雷,但疲惫不堪的贾建称却失眠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贾建称出生于秦岭腹地的丹凤县,祖辈务农。13岁时母亲去世,奶奶和父亲把他养大。他自幼勤快朴实、聪明好学,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青云,又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好时代,成为村里的第一个高考“状元”。因为班上有两位同学是学校附近的核工业部西北地质局一八二地质队的子弟,他知道地质队待遇好,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里的贫穷状况,毫不犹豫地将西安地质学院(今长安大学)地质勘探系选为第一志愿。
西安地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是一位老师捎来的。时值正午,他正在地里给玉米施肥,听到录取通知书到了,立即光着脚向等候在公路边的老师飞奔而去。接到通知书,他连一声感谢都没顾上说,就瘫坐在地上,这位18岁的小伙子第一次喜极而泣。喜讯立即在十里八乡炸开了锅,乡亲们你五毛他一块地凑起了学费,叔父送他翻过秦岭,进入了理想的学府。
从此,他开始了真正的求索,如饥似渴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大学4年,他一直是全年级听课、做笔记最认真的一个,是回宿舍最晚、吃饭时间最短的一个,是实习最有灵性、乐于助人的一个,是衣着最朴素、花钱最少的一个,也是图书馆、实验室、自习室里最常见的一个。与此同时,他也一步步晋升为班上的科代表、学习委员以及年级学习部长、校学生会学习部长……
在茅草屋的4个月里,他们一共去过岭上6次,有时扮作老板,有时扮作打工仔。在这个三地共管却“三不管”地带,当贫困的人们惊喜地发现土地下面居然埋藏着巨大的宝藏时,都变得自私而疯狂,两万多人爬在凌乱的石英脉体上挖金,白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淘金人将挖矿当作一种赌博,少数运气好者一夜暴富,但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失败者血本无归,甚至负债累累。
4个月里,他们经历过6次台风,其中3次刮倒茅草屋;岭上的老板带领打手来闹事5次,有的同事因扮相差、“演技”不佳被识破,差点被打死。
在《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写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人在逆境中何尝不是?怀着报效祖国地质事业的坚定决心,贾建称主动寻找扭转困境的办法。在茅草屋的第5个月,在和同事们屡次促膝深谈后,他被推荐去海口参加职工代表大会。会上,他将项目组现状和自己的想法汇成一份千言书,主要内容是希望给单位配置多名保安、购买一台发电机和一台电视机,给同志们配备基本的办公用品。千言书受到领导高度重视,很快便全面落实。同时,海南省地矿局和海南地质大队分别将有关情况反映给海南省和东方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政府多次出动公安、武警部队进行整治,乱采滥挖、持械斗殴的混乱局面至1990年夏天得到初步控制,海南地质大队四分队的牌子终于在不磨岭下竖立起来。
经过两年多周密系统的工作和深入仔细的研究,贾建称所在的团队揭示了矿床形成机制及含金石英脉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的4个脉带为勘探工作指明了靶区。一场科学规划、综合探查、精细施工的金矿区勘探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1992年底,因家属不适应热带气候条件而屡次患疟疾住院,加上工作需要,贾建称犹豫再三、忍痛割爱,离开了美丽的海南岛,举家北迁到河北省廊坊市。
海南的时光虽然只有短暂的四年半,但那是他艰难寻梦的开始,那里有他对地质事业最初的憧憬和向往,也有被现实击碎时的惆怅和迷惘。如果说大学四年锻造了他为实现地质梦而刻苦学习的坚强意志,海南的四年半则磨砺出他逆流而上、主动作为、永不言败的坚毅品质。
筑梦廊坊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是京津走廊上的闪耀明珠,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位于市区西部。这是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事业单位,200多人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百分之六十多,以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的毕业生为主,贾建称先后被分配到八分队、五分队。他更加踏实认真、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积极践行“三光荣”精神,足迹踏遍平泉、丰宁、围场、怀来、蔚县、阳原等“燕山台褶带”核心部位的山川沟岭,以优异成绩完成了9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并于1995年在《河北地质学院学报》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且一发而不可收。
在西藏索县,将陷入泥沼的车辆推出后团队留影。
从2000年开始,为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贾建称又投身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玉树地区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5年里,他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全力克服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薄、自然条件差的困难,即使遭遇雪水夺命、藏獒围咬、冰上翻车等等艰难处境,仍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带领出一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奉献更要贡献”的劲旅。他带领13位同事赴人迹罕至的冈底斯山脉腹地考察期间,分别在海拔5400米以上的错卧莫、惩香错旁边安营扎寨,周围冰川虎视眈眈,湖中神水波涛汹涌,附近野兽时时嚎叫,身上的手机毫无信号,调查路线无路可走。上山考察时,海拔每增加10米,高寒缺氧使得他的呼吸频率就增加2~4次/分钟。到7000多米高度的时候,他气喘如牛,终于不敢再上了。
在唐古拉山中段考察期间,沼泽地经常陷车,他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救车就是在去救车的路上,无数个大雨瓢泼的夜晚,都是蜷曲在车中度过。经受了常人没受过的罪,吃过常人没吃过的苦,咽过别人没咽过的食,他无怨无悔,把每一项调查都当作神圣而不能有丝毫懈怠的使命,把每个点的记录、每件试样的数据都做得严谨无误,把每一类表格、每一份简报都做到准确无误、真实可信,直至调查工作全面收官。青藏高原的4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填补了西藏地质矿产资料的空白,赢得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吉隆县福(国内部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分别获得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2005年度科技进步奖,索县、巴青、比如等县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甚至是人们认识羌塘盆地东部沉积建造与构造演化的绝笔。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在西藏无人区的5年时间里,他白天带人深入调查勘察,夜里整理资料和工作小结。嗖嗖的冷风穿透帐篷,即使钻进捂得紧紧的睡袋,仍冷得无法入眠,他索性起床挑灯读书。就这样,一夜又一夜,他沉浸在专业学习之中,并且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实践,撰写了近20篇科研论文和《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一书,后者作为历史性文献,由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如果说河北省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使他对“燕山台褶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作为打开地球动力学奥秘金钥匙的青藏高原的地质调查,则塑造了他勇攀地质高峰的思想更加稳定、吃苦耐劳的作风更加硬朗、务实探索的精神更加坚毅的人格魅力。
圆梦陕西
西藏之行结束后,贾建称考入中国地质界的最高学府——中国地质大学,攻读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夜以继日地吮吸着构造地质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带着新知识、领着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寻找与探索地质学的奥秘。他始终铭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母校培养出来的成功人士为榜样,以“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自己修炼成了一个优秀的地质人。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他本来是国内外几家知名单位和高薪企业追逐的对象,但他想念久违的陕西,想回报三秦大地养育之恩,脚步不由自主地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的招聘桌前停了下来。该院以引进人才方式将他顺利地“挖”回陕西。
现场指导实习员工
回到西安的他,立即投入忙碌、繁重的工作之中,安家、孩子上学都交由家人东奔西跑。从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科技攻关项目,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点研发项目到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从神木市隐蔽致灾因素排查项目到平煤股份集团透明工作面地质模型构建等等40多个技术咨询项目,他都在攻克煤炭科技创新最硬的骨头、最难的命题。在西安研究院,他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30多篇,培养博士3名、硕士2名、学术与技术骨干数十名,被聘为高级专家,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成为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核心人物。
30多年来,贾建称视事业为生命,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身体严重透支,终积劳成疾,先后患上胰腺炎、腰椎间盘突出、冠心病等不可小觑之疾,但他从没被病魔吓倒,而是倒下了又爬起来。每次做完手术后,他都是躺在病床上一边打点滴一边打电话安排工作,当家人忧心忡忡地劝他不要过于操劳时,他总是说:“单位对咱这么好,咱也要好好回报单位呀!”
如今,贾建称是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级专家,煤炭工业高级技术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地质专委会委员。作为农民的儿子,他30多年始终如一地致力于造山带地质、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系统研究,揭示了燕山造山带核心部位同构造火山-侵入杂岩的物质来源与深部动力学过程,构建了青藏特提斯沟-弧-盆体系与洋-陆转换模式,从地质学角度诠释了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时限,建立了煤系页岩气储层综合识别标志和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质预测与开发有利区块评价方法,形成了碎软低渗煤层区煤层气高效抽采井眼轨迹优选方法,揭示了矿井富水区的地质控制机理与分布规律,提出了煤层顶板富水区地质评价理论和预测方法,揭示了煤储层各向异性渗透率分布的地质控制机理和规律等等,取得了杰出的学术贡献。
相关阅读
排行榜
主办单位: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20071
陕ICP备10203392号-1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36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商洛新闻网 WWW.SXSL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14-2038801 投诉电话:0914-203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