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李锋:从山里娃到全国优秀农民工

来源:商洛日报
发布日期:2022-06-17 21:48:51
92266
发表于陕西

他出生于丹凤县武关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贫困,初中毕业后到南京打工,从洗碗工、拉面工干起,当过保安,送过外卖,后来自己开面馆,搞团体餐饮,一步一个台阶,终于从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中脱颖而出,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他就是陕西鸿泰宁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锋。

从零起步,梅花香自苦寒来

1979年2月,李锋出生于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自幼就经受了贫穷的煎熬,立志好好读书,长大成才,改变家庭贫困面貌。

13岁那年,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他,李锋非常悲伤,后悔自己没能早点撑起这个家,没能让母亲享上一天福。为了改变家庭贫困面貌,1995年8月,初中毕业的李锋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毅然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去江苏省南京市一个亲戚开的面馆打工。当时,他身高只有1.5米,也没有什么技术,只有从零起步,在面馆里洗碗涮盆,打扫卫生,但他手脚麻利,干活又快又好,经常受到老板的夸赞。

09a97717faa7d9e9b24c60ac7ca7511f_img_10_218_486_329.png

当了两年洗碗工,老板才让他学做拉面。拉面师傅教他学习揉、拉、抻、拽的技巧,因个子低够不着案板,他就在脚下垫两块砖头。学习间隙,他自发到面馆前厅帮忙,迎客点餐,收拾碗筷,打烊后主动打扫卫生、整理桌椅。他细心观察、总结客人喜欢点哪些餐,提醒老板多做一些储备。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铺睡觉。

打工的日子辛苦而又漫长,李锋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读书太少,要适应大城市的环境,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继续学习。1997年,他报考了南京市建邺区广播电视学校。两年多时间,他一边打工,一边自学,顺利地拿到了工商管理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当学徒期间,李锋踏实肯干、省吃俭用,有了一点积蓄。1999年春,李锋从丹凤贷了6000元,在南京市五台山峨嵋岭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牛肉拉面馆。正当他以为生意就要走上正轨之时,一张违建拆除通知书给了他当头一棒,饭馆被拆除了。初次创业,他不仅没赚到一分钱,反而欠下2万多元外债。

天生要强的李锋,不相信自己就这样输了。他热爱拉面,相信拉面能帮他改变命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几个月后,李锋又在南京开了一家拉面馆。他以诚信经营作为立身之本,拉面馆的生意越做越大,一位在大学工作的阿姨看到他生意好,就把和他相邻的店面转让给他扩大经营。有了阿姨转让给他的二三十个平方米的店铺,李锋的拉面馆一天能多挣1000多元。李锋又研究南京人的饮食特色,在做好主打产品牛肉拉面的基础上,增加了南京鸭血粉丝汤,客人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好。此后几年间,李锋先后开了6家拉面馆,还把父亲、弟弟和许多乡亲带到南京,一起帮他打点生意。

在面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头脑灵活的李锋以年租3万元的价格将一个厂矿废弃多年的房子租回来,经过简装之后以年租10万元租出。他抓住这个商机,到处寻找市民闲置房,低价租回来,简装之后高价租出去,当起了二房东。2003年至2004年,他就这样租进又租出多套房子,为他挣了不少钱。

进军团餐,搏击商海竞风流

2002年,李锋结婚了。妻子深知他一个人在南京生活不易、创业艰难,主动承担起家庭的后勤保障,全力支持李锋发展事业。有了家人的信任与支持,李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开始在生意上求新求变。

拉面馆生意逐渐稳定后,细心的李锋发现,经常有大学生来店里吃面,于是萌生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经营思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缘巧合下,李锋承包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个食堂档口。高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中,团体用餐需求量大,团餐市场缺口大,2005年,李锋决定成立南京丰久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南京市高等院校的食堂后厨。

高校学子来自天南海北,吃饭的口味、偏好各有不同,最爱吃的大多是家乡的味道。对此,李锋组织员工轮换制作各自家乡的特色小吃,请专业人士前来培训指导,提出改良方案。

长期的市场历练,让李锋对品牌价值、团队管理和经营策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的餐饮公司以“以优质服务求生存,以卫生安全求信任,以优化品牌求发展”为理念,经营思路新、管理制度严、经营方式活,很快就成了高校餐饮行业响当当的招牌。从品牌价值到团队管理,乃至经营理念都略胜一筹,使他在项目招标中屡屡成功。短短几年间,他先后入驻南京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与此同时,他还回到丹凤,创办了陕西鸿泰宁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3家团餐。至此,他在南京和丹凤有了12家团餐,从业人员达到700多人。

2018年12月,南京丰久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被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评为2018—2019年团餐“行业品牌标杆”;2019年7月,该公司被江苏省烹饪协会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餐饮业优秀团餐企业”;2021年,该公司又被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

情牵故里,青春朝气勇担当

虽然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但李锋深知,与南京相比,家乡丹凤还比较落后,许多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远在商洛的父老乡亲。

国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劳务协作转移就业扶贫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李锋情系家乡,主动投入南京苏陕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中,为“东西部劳务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和外出时,李锋手里总是拿着本子和笔,把听到和看到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他虚心向同行学习人力资源、劳务派遣等业务知识,多方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地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他积极开动脑筋,为家乡农民工到南京务工搭建就业择业平台,主动对接南京市雨花台区和丹凤县劳动力就业市场,参与打造了“丹凤县南京拉面”劳务品牌,响应“苏陕东西部劳务协作”精准脱贫政策,积极落实“带动一人就业解决一家脱贫”方针,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工友介绍工友,同乡介绍同乡,帮助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民工进电子厂、星级酒店、物流企业、保安公司等单位就业。在他不遗余力地努力下,目前在南京就业打工的商洛人就有1000多人,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多年来,他辗转于南京与商洛之间,努力促成商洛驻南京办事机构、丹凤在宁工作站、丹凤南京劳务协会的成立,热心为在宁创业及经商务工同乡协调解决矛盾,并参与务工人员维权、援助、帮扶等活动。

赤子情怀,回报社会献爱心

李锋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教他听党话、跟党走,走正道、勤努力。李锋牢记着父亲的教导,通过不懈努力,不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促成企业内部成立党组织,在一线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09a97717faa7d9e9b24c60ac7ca7511f_img_508_772_465_308.png

多年来,他一直组织、参加爱心公益事业,先后向丹凤贫困地区学生和农户捐赠学习用品和爱心物资共计价值10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2010年,家乡遭遇水灾时,他号召在外务工老乡伸出援手,积极捐款,为家乡灾后重建贡献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捐资捐物,与雨花台区和丹凤县人民政府共同协作,组织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千余人,帮助他们尽快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活秩序。2020年11月27日,他牵线江苏兰诗服饰有限公司,为商州区三岔河镇火神庙九年制学校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校服,设立了2万元的“兰诗”奖学金。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李锋主动请缨为丹凤县部分隔离观察人员及工作人员提供饮食服务,免费送爱心午餐2000多份,价值3万多元。在南京市防汛抗洪工作中,李锋积极参与“党员先锋岗”,自掏腰包购买物品慰问防汛抗洪一线干部群众。

与此同时,他一直坚持推介销售商洛扶贫物资、秦岭特产,在苏陕协作、宁商协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连续多年参与组织“点对点”复工复产农民工进城务工“春风行动”,为我市务工者联系工作岗位,寻找就业门路,积极服务家乡青年就业、创业,累计帮助家乡群众实现稳定就业6000多人,指导帮助创业开店200人次,动员返乡创业11人,促成招商引资项目12个。他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20年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被市招商局聘为“招商大使”,2022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本文来源:商洛日报作者:贾书章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