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中毕业后便返乡创业,经历了长达25年的顽强拼搏,一步步成长为山阳本土茶叶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他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就业岗位、让群众入股分红等方式,带领乡亲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他就是陕西省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商洛市首届“十佳农民”荣誉奖获得者、山阳县优秀企业家许红飞。
从种黄姜到种茶叶
位于山阳县漫川镇与宽坪镇交接处的莲花茶厂万亩茶园基地,曾经大面积种植着黄姜。当时,由于市场原因造成黄姜价格虚高,而岭南各镇、村处处都是“山地开发”种植黄姜的战场,黄姜一度成为一种农民致富的产业,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规范的要求,也没有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随着市场的波动,黄姜价格逐渐下降,黄姜种植逐渐跌入低谷,曾经欣欣向荣的山地渐渐荒芜。此时,高中毕业的许红飞家里,像许多村民一样,不能再种植赖以生计的黄姜了。看到村子内外一片片撂荒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贫苦中的乡亲,许红飞内心被深深地刺痛,萌生了通过利用闲置土地创业,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那时,商南县“南茶北移”工作实践以及茶叶引种栽培已经取得成功。山阳县有集体种植的茶园,面积1000亩左右,但私人种植茶叶似乎还没有先例。从小看着父辈在地里刨食的许红飞觉得,如果借鉴商南的成功经验,在山阳种植茶叶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项目。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许红飞先后去商南、汉中考察学习,更加坚定了他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种植茶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1995年秋季,许红飞筹集资金100万元成立茶产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上100多户群众的2000亩坡耕地,种下茶籽,在黄花岭上建成了第一块茶园。
从种茶合作社到茶业公司
建园伊始,群众对他种茶这件事并不认可。他免费提供茶籽和技术,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种。为了让群众接受种茶产业,调动大家的种植积极性,许红飞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为他们讲述茶叶种植技术和发展前景。村上和镇上也支持开发茶叶产业,积极鼓励群众加入他的茶园。在他不厌其烦地上门讲解和镇村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群众被说服。茶园建成初期,有70户群众加入合作社,156人接受培训并到茶园务工。
从种茶到制茶,没有一点经验积累,许红飞从村上挑选了一些头脑灵活、有文化的群众,前往外地学习茶园种植科管和制茶技术,还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来茶园指导。2004年前后,许红飞开始建设茶叶加工厂,他带领技术人员精心生产、制作的第一批茶叶投放市场后,反响非常好。此时,一个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茶产业基本形成。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让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07年5月,许红飞继续追加投资,在合作社的基础上重新注册成立了茶业有限公司,并为公司编制了茶产业发展规划,为带动家乡群众发展茶产业走上致富之路,画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以茶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带动村民产业致富为己任,是公司创新创业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茶业公司在许红飞的带领下,始终按照“企业+农户、农户联基地”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累计投入1.2亿元,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规范化建园、托管零散低效茶园、投资种子技术把插花空地连点成片、整合小块茶园和闲散资金入股等方式,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实现集约经营,让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园在基础设施、质量体系、市场体系、产业扶贫、茶文化建设诸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提升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外市场
2018年,许红飞受邀到南京工业大学参加食品企业负责人培训,受到培训老师的启发,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外出参展的经验教训,分析茶叶市场需求,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回来后,许红飞结合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具体情况,重新对茶叶品质和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完善,着力打造高山有机茶,主持创建“莲花翠茗”绿茶、“莲花仙”红茶、“莲花仙毫”白茶3个品牌,在我市茶叶市场占据重要位置。他主持研发的7项新型实用技术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确认并授权,他主导的全新产品包装外观设计于2018年投入市场,其知识产权成功申报注册保护,“莲花翠茗”绿茶于2018年12月荣获陕西省名牌,“莲花仙”红茶于2019年9月荣获商洛市十大优质农产品品牌。2019年11月,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授予“莲花翠茗”绿茶“全国特色产业百佳品牌”,同年12月,茶业公司入选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会员单位,并跻身于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目前,公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交流方式,自觉承袭自上而下的品牌层次,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金桥·莲花茶”良好的品牌效应,并初步建立起稳定的互信共赢贸易合作关系。2018年11月12日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茶叶贸易文书,打通了陕茶出口的又一通道,这不仅是经济贸易的范围拓展,也是中国茶文化地发扬光大。
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
黄花岭海拔800多米。第一批茶籽种下,由于山上土地干旱缺水,没有办法浇灌,加上刚开始种植,缺乏技术经验,茶籽点播深浅不一,密度也控制得不好,导致茶树出苗率不高,而且茶籽点播最少需要6年才能采茶。尽管多年没有收益,许红飞每年都要投入20多万元,用于茶园科管和补苗。
除了巨大的经济、技术压力,还有许许多多的难题摆在许红飞面前,但他从来没有向任何困难低过头。“当时条件极其艰苦。”许红飞说。他家离茶园15公里,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往返,茶籽补种了一茬又一茬,一直补种了七八年,直到把茶树补齐为止。而在茶园,播种、科管、采茶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直到2015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才铺设了一条4.5公里的产业路。因为山上缺水,茶树没有进行灌溉,茶叶品质严重受到影响。
在许红飞的印象中,最艰苦的日子是2004年修建加工厂的时候。当时修建10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房,盖房用水和饮用水每天都要用三轮车装上塑料桶,到20公里开外的河里去拉,一天需拉两三趟。厂房建成后,用水量虽然少了,但饮用水还得骑着摩托车到河里去取。像这样取水吃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两年多,当资金压力稍微减轻了一点,许红飞立即拿出20多万元,给山上接通了自来水。
农业靠天吃饭,茶树怕旱又怕冻。2013年,茶园面积发展到5000多亩。当年冬天特别冷,山上的茶树被大面积冻伤冻坏。看着这种情况,许红飞心中非常着急,又无计可施。他到书上、网上寻找补救办法,向外地专家求教,但由于茶园面积太大,始终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之法。到了第二年春天,随着天气渐暖,茶树逐渐发出新芽,但绝大多数茶树都不同程度冻伤,其中200多亩严重冻坏,造成茶园产量直接减少1/3,给许红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乡亲脱贫致富架“金桥”
有位学者说过,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一致的。在许红飞看来,公司的兴起、发展、进步,离不开当地群众与社会力量的支持,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与相宜的政策条件,更离不开企业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就是要表达一份敬意,一份回报家乡感恩社会的敬意。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通过产业扶贫实践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我家把30亩地入股到公司,一年能在公司领到5000元分红,我常年在这里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有了这两项稳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就等着致富奔小康,这都多亏我们许总啊!”宽坪镇甘沟村群众王世荣说起收入,总是忘不了夸赞许红飞。“作为民营企业法人,积极配合倾力支持以脱贫攻坚总揽全局的中心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我应尽的社会职责。”许红飞说。该公司认真落实一人一策结对帮扶,以茶园基地为平台带动创业,以产业建设为目标促进创新,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万亩绿色有机茶园,辐射吸引漫川、宽坪两镇7村3000多户农民投身于茶叶产业。一部分贫困户在这里务工,一部分采茶,务工人员月工资3000元,采茶每斤30元钱,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近两年来,公司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支付368万元,户均增收1.13万元,2018年被县上授予“脱贫攻坚三带三创示范企业”,2019年6月黄花岭茶园被县上授予“扶贫基地”称号。
近年来,许红飞联系帮扶的70名贫困人口均已脱贫致富,由他资助的数名贫困大学生也先后参加了工作。许红飞长期坚持的理念,是通过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努力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架起一座金桥。公司经过自主创业打基础、扩大规模稳基础、提质增效强基础、三产融合用基础、茶旅一体升基础5个发展阶段,目前的黄花岭风景如画,游客络绎不绝。总投资2.5亿元的黄花岭茶叶特色产业小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个集茶园体验、休闲养生、生态化农产业观光、健康型茶饮食推广、美丽乡村游与重点景区游为一体的多元业态、综合产业正在形成。
相关阅读
排行榜
主办单位: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20071
陕ICP备10203392号-1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36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商洛新闻网 WWW.SXSL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14-2038801 投诉电话:0914-203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