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石磨豆腐

来源:金丝峡景区
发布日期:2021-02-07 15:24:08
138579
发表于陕西

腊月二十四,金丝峡里的山民过小年。过罢小年,年前的日子只剩下不多的几天,年味一天天的浓烈起来。过年的气氛突然间被点燃,揪着每一个在外漂泊的孩子。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不得闲。二十一扫房子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扳着指头又到了打豆腐的日子了。

1.jpg

一稞石磨豆腐,在金丝峡人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家常豆腐、豆腐果子、炸豆腐,凉菜、荤菜,都少不了豆腐。少了豆腐,这年就少了一种念想,舌尖上就少了一份满足。大姐家的粮仓里,充实富足。土豆安静的睡着了,红薯在角落里打着鼾,大白菜、冬萝卜睡眼惺忪,小麦、玉米能量充沛,黄豆、绿豆精神抖擞。是该让黄豆穿上新衣,本色的出现在小河人餐桌上的时候了。

2.jpg

豆腐在中国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时,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随后豆腐传遍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满足着人们的舌尖,丰富着人类的味觉记忆。

3.jpg

大姐从仓里取出本地黄豆,挑出杂质,再用簸箕溜出残次品。一粒粒筛选过后的黄豆,饱满丰腴,有如黄色的珍珠。豆子静静的躺在筐里,等待大姐夫帮它们华丽转身。大姐夫将豆子用温水浸泡,历时12个小时。在温水的作用下,每一粒黄豆都吸足了水分,壮大了腰身。二十五一早,大姐就清洗好石磨,用最古朴的方法去酿就一稞石磨豆腐,为即将到来的年节增添一份舌尖上的祥和。

4.jpg

石磨在磨凳上静静地等待,大木盆上放着糖榨,幌单包吊在牛头锅上方的幌单架上。磨担一头握在手中,一头连接着石磨。小大和大姐夫轮流操控者吊在梁上的磨担,大姐则一半豆子一半清水的向磨眼里喂着豆子。瞬间一粒粒饱满的黄豆被石磨研磨成带渣的豆浆,汗水在汉子们的脸上流淌。历时3个小时,10斤籽的黄豆被一点不剩的磨成豆浆。大姐这时将带渣的豆浆舀入幌单包中,豆浆和豆渣逐渐被分离。奶白的豆浆散发着豆香,在幌单包下的牛头锅里等待着猛火的烧煮。小大在锅洞里紧紧地舔着柴,直至猛火将豆浆烧开。蒸汽在厨房上空弥漫,豆浆的清香开始在厨房里弥漫。

5.jpg

大姐在海碗里添上白砂糖,给孩子们每人美美的舀上一大碗,任豆浆的香醇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烧开后的豆浆被大姐一瓢瓢的舀入清空的陶制水缸里,待高温褪去,大姐会称上二两石膏化水,一边顺时针搅动缸里的豆浆一边点入石膏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豆浆开始结晶,豆花开始和酸浆水分离,逐步形成豆腐脑。这时大姐夫会在大木盆上的糖榨上放上豆腐框,豆腐框里铺上豆腐单,然后一瓢瓢的将豆腐脑和酸浆水舀入单内。酸浆水慢慢的和豆腐脑分离落入木盆中。豆腐脑则稳稳地留在豆腐单里。待豆腐脑舀完,从四角对称着绑紧豆腐单,再放上香樟木做的豆腐板,压上大石头,再用糖榨上紧,酸浆水就像小溪样涓涓的从豆腐框里流出。一夜的挤压,石磨豆腐成形,酱豆腐翻放在豆腐板上,一颗石磨豆腐就出现在小河人的眼前。

6.jpg

石磨豆腐细腻,老嫩适中,因为坚守着传统的工艺,口感上超乎人的想象,只有在年节时尝上一口,才能在脑海中找出一个恰当词语来将舌尖上的感觉形容。石磨豆腐随后在大姐的手中会被幻化成舌尖上的惊奇。

石磨豆腐一块,切成长方形小块,薄厚适中。在铁锅中煎至两面金黄,撒入蒜苗、红辣椒,加少许食盐、老抽,加少量开水炖煮入味,起锅前加入适量的白菜心,一盘美味的家常豆腐就呈现在眼前。那清爽的香味、细腻的口感为年前的餐桌平添了一份平和。

7.jpg

石磨豆腐切成大小适中的豆腐疙瘩,放入冰箱冷冻,做成冻豆腐。下油锅炸至金黄捞出,金丝峡里的山民称它为豆腐果。炖排骨、猪蹄、猪肘子,加入大料,放入豆腐果,绝对是味蕾和视觉的奇妙享受。经油水的浸润,大料的入味,豆腐果烫嘴多汁,味道奇妙。起锅前撒上蒜苗、香菜提香。一口肉疙瘩,一口豆腐果,那种视觉、味蕾的刺激让人食之不忘,由衷的惊叹峡谷里巧妇们的智慧!

8.jpg

石磨豆腐捏碎,拌入切碎的红白萝卜,放入五香粉、食盐、少量鸡精,加入生鸭蛋提鲜,最后拌入蒜苗、葱花。将一把把豆腐和萝卜的混合物,团成一颗颗大小适中的小丸子,外面过上面粉,下油锅煎炸至金黄捞出。金丝峡里的人称它为豆腐圆子。趁热咬上一口,外焦里嫩,烫口鲜美。豆腐圆子既可做热菜的点缀,也可独当一面充当小吃,为峡谷里的年夜饭增添了无尽的遐想。

9.jpg

石磨豆腐在大姐的手中不断变幻成各类舌尖上的美味。素鸡子、萝卜丝膜、炸豆腐块,或当配料,或独当一面,不断唤醒着小河人的味蕾记忆。山中的美年因为这石磨豆腐多了一份平和、吉祥、回味!

年味越来越浓,厨房里一直都是最热闹的地方,小大、大姐、大姐夫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雕刻着那桌念念不能忘却年夜饭。入席年夜饭的过程,就像信徒的朝圣之旅,虔诚、充满着惊喜,感召着留恋家的味道的孩子们,将这一种种舌尖上的记忆传承!

本文来源:金丝峡景区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